【郑州商场恢复营业了吗/郑州商场恢复营业了吗今天】
6
2025-09-11
2022年,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中国各大城市,郑州和上海作为经济重镇,其商业活动备受关注,郑州商场在经历多轮封控后逐步重启,而上海则在动态清零政策下谨慎评估“开门”可能性,这两个城市的商业复苏不仅关乎本地经济,更折射出全国疫情管理的复杂性与挑战,本文将深入探讨郑州商场的复苏现状、上海开门的条件与争议,以及疫情下城市商业的未来走向。
郑州作为河南省会,人口超千万,商业活力旺盛,但2022年,疫情多次冲击郑州,尤其是二季度,部分商场因封控措施暂停营业,正弘城、丹尼斯大卫城等大型商场曾关闭数周,导致零售业损失惨重,据郑州市商务局数据,2022年4-5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约15%,商场空置率短期上升。
随着疫情缓解,郑州自6月起逐步放宽限制,商场重启并非一蹴而就:政府实施“限流、扫码、消毒”的常态化防控,商场需严格执行50%客流量限制和核酸查验;消费者信心恢复缓慢,许多人仍偏好线上购物,线下客流仅恢复至疫情前的70%左右,中小商户面临现金流压力,部分品牌选择撤店或转型,郑州的案例显示,商场复苏是一个渐进过程,需政府补贴、商户创新(如直播带货)和公众配合共同推动。
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,2022年春季遭遇奥密克戎疫情,封控措施严厉,商业活动几乎停滞,随着6月解封,上海是否“开门”成为焦点,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,而是基于疫情数据的动态决策,上海市政府强调“有序开放”,优先保障民生业态(如超市、药店),而非全面放开娱乐场所。
上海商场开门需满足多重条件:一是区域疫情风险等级,低风险区可逐步开放,但中高风险区仍受限;二是商场自身防控能力,包括通风系统改造、员工健康管理;三是公众行为,如扫码入场和口罩佩戴,南京东路商圈部分商场已开放,但客流稀疏,而迪士尼乐园等场所则采取预约制,争议在于,经济压力呼吁更快开放,但疫情反弹风险(如7月零星病例)让政府持谨慎态度,专家指出,上海需在“保经济”和“防疫情”间找到平衡,这可能成为其他城市的参考模板。
郑州和上海的案例反映了一个 broader trend:疫情正永久改变城市商业生态,数字化加速成为核心,两地商场纷纷拥抱线上,通过小程序、直播和社群营销弥补线下损失,郑州某商场报告称,线上销售额疫情期间增长30%,而上海百货推出“云购物”模式,健康安全成为新优先项,商场投资于无接触技术和空气净化系统。
挑战依然严峻,不确定性持续:病毒变异可能导致反复封控,打击商业信心,社会分化加剧,小商户更难生存,而大型连锁品牌凭借资源韧性较强,政策制定者需考虑 targeted support,如税收减免或消费券,以刺激复苏。
从长远看,城市商业需更具韧性,混合模式(线上+线下)、本地化消费(支持社区小店)和绿色转型(如节能改造)可能是出路,郑州和上海的经验表明,疫情不是终点,而是重塑商业的催化剂。
疫情下,郑州商场的复苏和上海开门的谨慎探索,凸显了城市商业在危机中的适应与创新,两者虽路径不同,但都指向一个共识:安全与经济必须协同推进,随着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,城市商业有望找到新平衡点,但在这个过程中,政策灵活性、商户韧性和公众合作将是关键,疫情不仅考验着城市的治理能力,更重新定义了“商业活力”的内涵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