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疾控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提示,科学防护共筑免疫屏障

admin 23 2025-07-20 01:09:08

北京疾控提示的核心内容

  1. 重点人群优先接种
    北京疾控强调,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医务人员等应优先接种加强针,数据显示,老年人群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,及时接种可显著降低住院和死亡概率。

  2. 疫苗选择与接种程序

    • 疫苗类型:目前北京提供多种技术路线的疫苗,包括灭活疫苗、重组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,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。
    • 接种间隔:完成基础免疫后,建议在3—6个月内接种加强针;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,康复后6个月可接种。
  3.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

    • 接种前需如实告知健康状况,急性感染期或发热者应暂缓接种。
    • 常见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、低热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若症状持续需就医。

为何此时强调疫苗接种?

  1. 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
    当前流行的XBB系列变异株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,可能导致抗体保护效果下降,接种含新变异株成分的疫苗(如针对XBB.1.5的单价疫苗)可增强防护。

    北京疾控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提示,科学防护共筑免疫屏障

  2. 秋冬季节性风险
   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,叠加流感与新冠风险,接种疫苗可减少医疗资源挤兑,北京疾控提醒,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可同时接种,但需分不同部位。

  3. 长期免疫屏障的构建
    研究表明,疫苗接种能显著降低社区传播风险,北京作为超大城市,通过提高接种率可延缓病毒传播速度,保护脆弱群体。


公众常见问题解答

  1. “阳过”是否需要接种?
    北京疾控指出,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减弱,接种疫苗可提供更持久的保护,尤其是对变异株。

  2. 儿童接种的安全性
    3岁以上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,家长应配合学校及社区安排,及时完成全程免疫。

    北京疾控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提示,科学防护共筑免疫屏障

  3. 疫苗的保护效力
    疫苗虽无法完全阻断感染,但对预防重症的有效率仍超过80%,北京2023年数据显示,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重症率下降76%。


北京疫苗接种服务优化措施

为提升接种便利性,北京市采取多项措施:

  • 增设临时接种点:在社区、养老院等场所提供上门服务。
  • 信息化预约:通过“健康宝”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号预约,减少排队时间。
  • 科普宣传:联合媒体发布多语种指南,消除公众疑虑。

专家呼吁:科学认知,主动防护
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表示:“疫苗接种是成本最低的健康投资。”北京疾控此次提示再次提醒公众:

  • 避免误区:如“疫苗无效论”或“接种后无需防护”,实际上疫苗需结合戴口罩、勤洗手等习惯。
  • 社会责任:接种不仅保护自己,也为弱势群体筑起“免疫围墙”。

北京疾控发布的接种提示,既是科学防控的体现,也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,在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,主动接种疫苗、关注官方指南,是每个公民参与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方式,只有通过科学与协作,才能最终战胜疫情,守护健康北京。

北京疾控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提示,科学防护共筑免疫屏障

(全文约850字)

上一篇:重庆疫苗与北京疫苗,中国疫苗研发与接种的双城记
下一篇:北京与武汉疫苗研发与应用的区别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