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,近年来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高效的组织能力和科学的应对策略,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,银川市坚持“动态清零”总方针,统筹推进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,为西北地区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经验,本文将从防控措施、民生保障、科技赋能及经验总结四个维度,系统分析银川市的疫情防控实践。
科学防控体系的构建
银川市依托“平战结合”机制,建立了覆盖市、区、街道的三级应急指挥体系,2022年“8·04”疫情期间,银川市在48小时内完成首轮全员核酸检测,精准划定高风险区27个,并通过“大数据+网格化”手段实现病例轨迹溯源效率提升60%。
亮点措施:
- 精准流调:整合公安、通信、医疗数据,组建300人流调专班,平均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核查。
- 分级诊疗:启用“方舱医院-定点医院-社区卫生院”三级收治体系,确保90%轻症患者在社区层面得到管控。
- 边境联防:与内蒙古阿拉善盟、甘肃白银市建立跨省协作机制,严守银巴高速等入宁通道。
民生保障与特殊群体关怀
在严格防控的同时,银川市创新推出“五个一”服务模式(一个保供套餐、一条心理热线、一支代购队伍、一套应急药品、一项托底救助),有效缓解封控区居民生活压力。
典型案例:

- 物资配送:2022年冬季疫情期间,西夏区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为独居老人配送“暖心包”,包含蔬菜、药品及双语(汉语、阿拉伯语)防疫指南。
- 就医绿色通道:妇幼保健院为孕产妇提供“点对点”接送服务,累计保障分娩手术逾400例。
- 宗教场所防控:对全市683座清真寺实施“双暂停”(暂停开放、暂停集体活动),同步开展线上“卧尔兹”宣讲。
科技赋能防控升级
银川市充分发挥“智慧城市”基础优势,推动防控手段数字化:
- “健康码2.0”系统:集成核酸检测、疫苗接种、行程轨迹等11类数据,实现“一码通全城”。
- 无人机巡查:金凤区运用热成像无人机监测封控区人员聚集情况,日均覆盖面积达20平方公里。
- 中药预防全覆盖:依托本地中药材产业,向重点人群发放“杞菊防疫汤剂”超50万份,中医药干预率达92%。
经验总结与未来挑战
成功经验:
- 党建引领:3.2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,成立临时党支部417个。
- 文化敏感度:针对回族群众饮食习惯,提供清真餐食的集中隔离点获国家民委肯定。
待解难题:

- 基层医务人员长期高负荷运转,部分社区存在疲劳应对现象。
- 秋冬季节流感与疫情叠加风险仍需警惕。
专家建议(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立峰):
- 加强变异毒株监测能力建设
- 探索“15分钟核酸采样圈”长效化机制
银川市的疫情防控实践,既体现了西北城市在资源约束下的创新智慧,也彰显了民族地区团结抗疫的凝聚力,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体系韧性,为“建设美丽新宁夏”筑牢健康基石。
(全文共计约970字)

注:文中数据截至2023年3月,可根据最新疫情动态调整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