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防控中心,筑牢西北健康屏障的坚实堡垒

admin 9 2025-07-11 01:06:05


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,是连接中原与边疆的重要枢纽,近年来,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复杂变化,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防控中心(以下简称“宁夏防控中心”)作为全区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枢纽,始终以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为宗旨,科学精准施策,为保障600多万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构筑了一道坚实防线,本文将从组织架构、防控举措、科技赋能、民族团结等多维度,剖析宁夏防控中心的实践与成效。


高效协同的组织架构:构建“平战结合”防控体系

宁夏防控中心依托“自治区-市-县-乡”四级联动机制,形成了纵向贯通、横向联动的应急响应网络。

  1. 指挥体系扁平化:由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,卫健、交通、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办公,确保指令直达基层,2022年“8·04”疫情中,该机制实现24小时内完成流调溯源、48小时划定风险区域。
  2. 专业队伍常备化:组建含流行病学、实验室检测、医疗救治在内的2000余人应急队伍,定期开展跨区域演练,提升突发处置能力。
  3. 资源调配精准化:建立全区医疗物资动态储备库,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物资消耗,确保关键时刻“调得出、用得上”。

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:从应急到常态化的创新实践

面对疫情波动,宁夏防控中心坚持“动态清零”与精准防控相结合,形成特色经验。

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防控中心,筑牢西北健康屏障的坚实堡垒

  1. 关口前移防输入:在河东机场、银川火车站等交通枢纽部署“双采双检”机制,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实行“落地检+闭环管控”,2023年累计拦截输入性病例47例。
  2. 网格化管理兜底:以社区(村)为单位划分1.2万个微网格,发挥基层党员、志愿者作用,实现人员摸排、核酸筛查“不漏一人”。
  3. 差异化防控显温度:针对回族聚居区(如吴忠市同心县),结合民族习俗调整封控措施,如设立清真食品专用配送通道,获国家卫健委肯定。

科技赋能智慧防疫:数字技术筑牢防控“防火墙”

宁夏防控中心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防疫”模式,推动防控效能跃升。

  1. “宁疫通”平台全覆盖:集成健康码、行程卡、疫苗接种等数据,实现“一码通行”,系统日均处理查询请求超300万次。
  2. AI助力流调提速: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分析轨迹数据,将密接者判定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30分钟。
  3. 远程医疗保民生:通过5G网络连接自治区三甲医院与偏远地区卫生院,疫情期间开展在线会诊1.2万例,缓解医疗资源不均问题。

民族团结凝聚合力:共绘抗疫“同心圆”

作为民族自治地区,宁夏防控中心将疫情防控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。

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防控中心,筑牢西北健康屏障的坚实堡垒

  1. 双语宣传破壁垒:制作阿拉伯语、汉语双版本防疫指南,依托清真寺、社区广播等渠道传播,覆盖回族群众超200万人次。
  2. 宗教场所科学管控:与伊斯兰教协会合作,落实“限流、测温、消毒”措施,开斋节等重大节日实现“零聚集感染”。
  3. 对口支援显担当:2022年派出56名医护人员支援西藏抗疫,体现民族地区守望相助的情怀。

挑战与展望:迈向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

尽管成效显著,宁夏防控中心仍面临边境线长、基层医疗薄弱等挑战,未来需重点发力:

  • 强化边境防控:完善与内蒙古、甘肃等邻省的联防联控机制。
  • 提升基层能力:计划三年内为乡镇卫生院增配CT设备50台、培训全科医生500名。
  • 深化国际合作:依托中阿博览会平台,与阿拉伯国家分享民族地区防疫经验。


从黄河之滨到贺兰山下,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防控中心以科学之智、责任之勇、民族之情,书写了西北边陲的抗疫答卷,其经验证明:唯有将制度优势、技术革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,方能筑牢守护生命的“长城”,在常态化防控的新阶段,宁夏将继续为全国公共卫生安全贡献“塞上力量”。

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防控中心,筑牢西北健康屏障的坚实堡垒

(全文共计1024字)

上一篇:宁夏回族自治区疫情现状与防控措施分析
下一篇:黑龙江省疫情最新消息,无症状感染者增多,防控措施持续升级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