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疫情最新消息引发关注,北京加强防控措施应对潜在风险
6
2025-07-09
2022年冬春之交,广州疫情反复,多个区域被划入防控重点,位于荔湾区的西塱,因地铁枢纽和密集的城中村人口成为焦点,这片承载着老广烟火气的社区,在疫情中经历了封控、核酸筛查、物资调配的考验,也涌现出无数平凡人的坚守与温情,本文将从疫情发展、社区应对、居民生活、社会支援等角度,还原西塱抗疫的真实图景。
西塱是广州地铁1号线和广佛线的换乘站,周边分布着葵蓬村、东塱村等城中村,人口密度高、流动频繁,2022年11月,荔湾区新增多例本土病例,西塱被划入高风险区,部分楼栋实施“足不出户”管理。
疫情初期,部分居民因信息不畅产生焦虑,一位租住在葵蓬村的打工者回忆:“突然通知封控,很多人抢购物资,超市货架空了。”但很快,政府通过“穗康”小程序和社区微信群发布通告,明确物资供应和就医渠道,缓解了恐慌情绪。
“白名单”与核酸筛查
西塱采用“白名单”制度,只有持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居民可出入,社区内设置多个临时采样点,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每天工作超12小时,一位志愿者描述:“从清晨到深夜,居民排队时还互相提醒保持距离,秩序越来越好。”
“三人小组”的温情守护
由社区干部、医生、民警组成的“三人小组”负责上门排查,荔湾区疾控中心数据显示,西塱片区高峰期日均排查超2000户,一位小组员分享:“有位独居阿婆不会用手机买菜,我们每天送饭,她总念叨‘唔该晒’(谢谢)。”
西塱的城中村多为“握手楼”,通风差、卫生条件有限,易成病毒传播温床,为此,政府采取多项针对性措施:
但挑战依然存在,一位菜贩坦言:“封控时生意停了,租金压力大。”对此,荔湾区推出租金减免政策,并组织电商平台对接商户,助其线上销售。
“共享药箱”行动
居民在微信群发起药品互助,一位妈妈写道:“谁有退烧药?孩子发烧了。”十分钟后,邻居将药挂在门把手上,附纸条“不用还”。
志愿者的“逆行”
00后大学生阿杰报名转运密接者,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多日,他笑称:“爸妈开始反对,后来天天给我煲汤补身子。”
商家的“暖心餐”
西塱一家烧腊店老板免费为医护人员送餐:“他们太辛苦,我能做的就这么多。”
西塱的抗疫经验揭示出城市治理的关键:
疫情中的西塱,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,而是由无数个体故事编织成的生命网络,这里有疲惫的“大白”、守望的街坊、奔波的快递员……他们用行动诠释了“邻里相帮”的广府精神,当荔湾湖畔的木棉花再次盛开时,这段共同记忆将成为西塱人心中特殊的年轮。
(全文约1500字)
注:文中数据及案例基于2022年广州疫情公开报道,细节为增强叙事性适当虚构,如需真实信息请参考官方通报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