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疫苗接种成为全球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,作为中国的首都,北京在疫苗接种工作中一直走在前列,北京市民接种的是哪些新冠疫苗?这些疫苗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如何?本文将全面解析北京地区使用的新冠疫苗种类、接种政策及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。
北京使用的主要新冠疫苗种类
截至2023年,北京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-
国药集团中国生物(Sinopharm)的灭活疫苗
- 北京生物(BIBP)和武汉生物(WIBP)是国药集团旗下的两款灭活疫苗,均采用传统灭活技术研发。
- 有效性:临床试验显示对 symptomatic COVID-19 的保护率约为79%,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率更高。
- 接种程序:需接种2剂,间隔3-4周。
-
科兴中维(Sinovac)的灭活疫苗(克尔来福)
- 另一款广泛使用的灭活疫苗,技术路线与国药疫苗类似。
- 有效性:巴西等国的临床试验显示总体保护率约50%-80%,对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显著。
- 接种程序:2剂,间隔2-4周。
-
康希诺生物(CanSino)的腺病毒载体疫苗(克威莎)
- 采用单剂接种的腺病毒载体技术,适合快速接种。
- 有效性:单剂接种后14天保护率约65%,对重症的保护率超过90%。
- 特点:适用于紧急接种或流动性较高的人群。
-
智飞龙科马(Zhifei)的重组蛋白疫苗(ZF2001)
- 采用重组蛋白技术,需接种3剂。
- 有效性:临床试验显示对变异株仍有一定保护作用。
随着疫情发展,北京也曾引入辉瑞-BioNTech(复必泰)或Moderna的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选项,但主要供特定人群(如出国人员)使用。

北京的疫苗接种政策与安排
-
接种人群覆盖
- 初期优先重点人群(医务人员、口岸工作人员等),后逐步推广至18岁以上成年人、老年人及12-17岁青少年。
- 2022年起,部分区县启动3-11岁儿童接种。
-
加强针接种
- 完成基础免疫(2剂灭活疫苗或1剂腺病毒疫苗)后,建议在6个月后接种加强针。
- 加强针可选择同源疫苗(如第三针继续用灭活疫苗)或异源疫苗(如灭活疫苗基础上改用腺病毒或重组蛋白疫苗),以增强免疫效果。
-
接种点分布
北京市设立了多个固定接种点(如社区医院、体育馆)和临时接种点,并通过“健康宝”小程序提供预约服务。
公众关心的疫苗安全问题
-
常见副作用
- 灭活疫苗:注射部位疼痛、轻微发热、乏力,通常1-2天内缓解。
- 腺病毒疫苗:部分人可能出现较强的一过性反应(如高热),但严重过敏反应罕见。
-
长期安全性监测

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,接种后严重不良反应率低于百万分之一,安全性与国际主流疫苗相当。
-
特殊人群接种建议
- 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)经评估后均可接种,但需在病情稳定期进行。
- 孕妇暂不推荐,哺乳期妇女需权衡利弊。
北京疫苗接种成效与未来展望
-
接种率与防控效果
- 截至2023年,北京全程接种率超90%,加强针接种率超80%,为防控疫情反弹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- 数据显示,接种疫苗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显著降低。
-
应对变异株的挑战
针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,北京已推动二代疫苗(如针对变异株的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)的研发和紧急使用。
-
未来方向

可能推广“第四针”接种,并进一步优化疫苗技术路线(如鼻喷疫苗)。
北京使用的新冠疫苗以国产灭活疫苗为主,兼顾腺病毒和重组蛋白疫苗,形成了科学、灵活的接种体系,尽管病毒不断变异,但疫苗接种仍是降低重症风险的关键措施,公众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接种信息,共同筑牢免疫屏障。
(全文约1100字)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