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和浩特机场疫情管控流程,筑牢空中防线,保障旅客安全

admin 8 2025-07-18 00:21:54


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空中门户,是连接华北、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,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机场的防疫工作成为保障旅客健康与地区安全的关键环节,本文将详细解析呼和浩特机场的疫情管控流程,从旅客进出港到应急处置,展现其科学化、精细化的防控体系。


旅客出发流程:层层筛查,防患未然

  1. 健康码与行程码核验
    旅客进入航站楼前需出示“青城码”(呼和浩特健康码)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,绿码且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者方可通行,机场在入口处设置红外测温仪,体温异常者将被引导至临时隔离点复查。

  2. 值机与安检环节

    • 值机柜台及自助设备均配备消毒用品,旅客需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间距。
    • 安检时,工作人员会对高频接触区域(如传送带、置物筐)每半小时消毒一次,并建议旅客使用“无接触”过检模式。
  3. 登机前二次核验
    登机口工作人员将再次核查旅客健康码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(根据目的地要求),并提醒旅客填写目的地健康申报表。


旅客到达流程:闭环管理,精准分流

  1. 落地即检,快速筛查

    呼和浩特机场疫情管控流程,筑牢空中防线,保障旅客安全

    • 所有抵达旅客需在专用通道接受“落地检”(核酸采样),采样后领取标识贴纸以便后续查验。
    • 机场设置中高风险地区旅客专用通道,实现与其他旅客的物理隔离。
  2. 风险等级分类处置

    • 低风险地区旅客:完成核酸采样后即可离开,结果未出前避免聚集。
    • 中高风险地区旅客:由属地防疫专班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或居家健康监测,全程闭环管理。
  3. 信息追溯与推送
    旅客行程信息实时上传至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平台,确保突发情况时可快速溯源。


环境与人员管理:全方位消杀,无死角防控

  1. 航站楼消杀

    • 每日3次全域消杀,重点区域(值机柜台、安检区、卫生间等)每2小时消毒一次。
    • 采用“静电喷雾+紫外线消毒”技术,提升消杀效率。
  2. 航班保障

    呼和浩特机场疫情管控流程,筑牢空中防线,保障旅客安全

    • 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保障人员严格分开,避免交叉感染。
    • 航空垃圾按医疗废物标准处理,由专业公司清运。
  3. 工作人员健康监测
    机场一线员工实行“每日1检+健康打卡”,并完成全程疫苗接种,确保“应检尽检、应接尽接”。


应急处置机制:快速响应,科学应对

  1. 发热旅客处置
    发现体温异常者后,机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:

    • 由防护装备齐全的医护人员引导至隔离室复测。
    • 联系定点医院(如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)专车转运,同步上报疾控部门。
  2. 涉疫航班管控
    若航班报告确诊病例,机场将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调,封闭相关区域并彻底消杀,同时暂停该航线运营至少24小时。


科技赋能:智慧防疫提升效率

呼和浩特机场引入多项智能化设备:

呼和浩特机场疫情管控流程,筑牢空中防线,保障旅客安全

  • 人脸识别闸机:自动核验健康码、核酸报告,减少人工接触。
  • 机器人消毒车:在夜间对候机区进行自动化消杀。
  • 大数据平台:实时监测全国疫情动态,调整管控措施。


呼和浩特机场通过严格的流程设计、科技手段支撑和多部门协同,构建起“外防输入、内防扩散”的立体防控网络,随着疫情形势变化,机场将持续优化流程,在保障航空安全与旅客便利之间寻求平衡,为内蒙古的疫情防控贡献“空中防线”力量。

(全文共计约850字)

上一篇:北京到南宁机场需要核酸检测吗?最新防疫政策全解析
下一篇:北京机场分流至呼和浩特,战略调整背后的经济与防疫考量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