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疫苗接种成为全球防控的核心手段,作为中国的首都,北京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始终走在前列,许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常问:“疫情北京打的什么疫苗啊?”本文将详细介绍北京地区使用的新冠疫苗种类、接种政策、效果及注意事项,帮助大家全面了解相关信息。
北京使用的主要新冠疫苗种类
截至2023年,北京市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:
-
灭活疫苗
- 国药集团(北京生物、武汉生物):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(Vero细胞),需接种2剂,间隔3-8周。
- 科兴中维(克尔来福):同样为灭活疫苗,技术路线与国药相似,安全性较高,广泛用于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。
-
腺病毒载体疫苗
- 康希诺(克威莎):只需接种1剂,适合急需快速免疫的人群(如出国人员),因其接种便捷,曾用于临时接种点或流动接种车。
-
重组蛋白疫苗
- 智飞龙科马(ZF2001):需接种3剂,间隔1个月,技术路线更先进,部分人群作为序贯加强针使用。
-
mRNA疫苗(后期引入)

2023年后,部分国际通行的mRNA疫苗(如复必泰)通过特殊渠道在少数涉外医疗机构提供,但未纳入全民免费接种计划。
北京疫苗接种政策与安排
-
分阶段推进
- 重点人群优先:2021年初率先为医务人员、冷链从业者等高风险群体接种。
- 全民免费接种:同年3月起向普通市民开放,通过“健康宝”预约社区接种点。
- 加强针推广:2022年后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,推出序贯加强免疫(混打不同技术路线疫苗)。
-
接种点覆盖广泛
- 全市设立超400个固定接种点,并配备临时接种车进社区、企业、高校。
- 朝阳区、海淀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增设24小时接种服务。
-
特殊人群关怀
- 60岁以上老人可通过绿色通道免预约接种;
- 3-17岁青少年需监护人陪同,使用灭活疫苗。
疫苗效果与安全性
-
有效性数据

- 灭活疫苗对原始毒株保护率约79%(国药)、50-84%(科兴),对重症预防效果显著。
- 腺病毒载体疫苗单剂保护率约65%,序贯加强后抗体水平提升显著。
-
常见不良反应
- 轻微反应:接种部位疼痛、低烧、乏力,1-3天可缓解。
- 严重过敏极罕见,接种点均配备急救设备。
-
国际认可度
中国疫苗获WHO紧急使用认证,北京接种记录可用于国际旅行(部分国家需补充检测)。
市民常见问题解答
-
“疫苗能防奥密克戎吗?”
现有疫苗对变异株防感染效果下降,但仍可降低重症风险,加强针尤为重要。
-
“外地人能在北京打疫苗吗?”
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,非户籍人口同样免费。
-
“接种后还需戴口罩吗?”
疫苗非100%防护,人群密集场所建议继续佩戴口罩。

总结与建议
北京市通过科学部署和多类型疫苗覆盖,构建了全民免疫屏障,建议市民:
- 及时完成全程接种,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;
- 关注官方渠道(如“北京疾控中心”公众号)获取最新政策;
- 理性看待疫苗副作用,权衡利弊后积极接种。
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,疫苗仍是保护自身与社会的最有力武器,北京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重要参考,也展现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应变能力。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