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再现疫情,常态化防控下的挑战与应对
15
2025-07-23
2021年7月20日,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在例行核酸检测中检出阳性样本,随后疫情迅速扩散至多个省份,经基因测序确认,此次疫情的病毒为德尔塔(Delta)变异株,该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,截至8月初,南京疫情已导致数百例本土确诊病例,并波及多个省市。
在疫情暴发前,南京市已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,根据官方数据,截至2021年7月,南京市18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超过80%,其中机场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接种率更高,禄口机场的部分工作人员仍未完成全程接种,这可能是疫情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。
南京市民及机场工作人员接种的疫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灭活疫苗(国药和科兴)是南京地区接种的主要疫苗类型。
研究表明,灭活疫苗对原始毒株的保护率较高(约70%-80%),但对德尔塔毒株的保护率有所下降,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,完成两剂灭活疫苗接种后,对德尔塔毒株的感染保护率约为60%-70%,但仍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。
尽管德尔塔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较强,但疫苗仍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,南京疫情中,大多数重症患者为未接种疫苗或仅接种一剂疫苗的人群,而完成全程接种的患者症状较轻。
南京疫情后,中国开始推广加强针接种,以增强对变异株的免疫力,研究表明,接种第三剂灭活疫苗后,抗体水平显著提升,对德尔塔毒株的中和能力增强。
南京疫情暴露出部分人群(如机场工作人员、老年人)的疫苗接种率仍有不足,此后,各地政府加强疫苗接种宣传,推动未接种人群尽快完成接种。
机场、医院、冷链物流等高风险行业的工作人员成为重点接种对象,部分地区要求相关行业人员必须完成全程接种才能上岗。
南京疫情后,中国多地启动加强针接种计划,优先为高风险人群和完成基础免疫6个月以上的人群提供第三剂疫苗。
面对变异株的挑战,科研机构加快针对德尔塔、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疫苗研发,部分企业已开展二代疫苗的临床试验。
南京疫情后,部分民众对疫苗的有效性产生疑问,尤其是关于“突破性感染”(即接种疫苗后仍感染)的报道,对此,专家强调: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