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师范教务管理(郑州师范教务管理官网)
6
2025-09-05
2022年初冬,郑州再次面临疫情考验,城市的部分区域被划定为封控区,街道安静下来,商铺拉下卷帘门,往日的车水马龙被防疫广播声取代,在郑州市二七区某封控小区外,蓝色铁皮围挡将内外分隔成两个世界,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卡点值守,居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,一切井然有序中透着一丝紧张。
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口超过千万的特大城市,疫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,本次疫情发生后,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科学划定高风险区、中风险区和防范区,实施分级分类管控措施,封控区实行“区域封闭、足不出户、服务上门”,管控区则采取“人不出区、严禁聚集”的管理策略。
郑州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是精准施策,不同于早期“一刀切”的全城封锁,现在的封控更加精细化,以楼栋、小区为单位划定风险区域,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,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流调溯源、风险研判中发挥重要作用,使得防控措施更加精准高效。
在金水区某封控小区,每户居民门口都安装了智能门磁,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居民出入情况,既保证了封控效果,又减少人力投入,核酸检测也采用分楼栋、分时段进行,避免人员聚集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
“家里没菜了怎么办?”“老人需要定期去医院做透析能出去吗?”“孩子的奶粉快吃完了”……封控之初,社区居民微信群里的问题一个接一个,很快,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织起了物资保障组,建立采购配送链条,解决居民生活需求。
在中原区某封控小区,社区主任带领工作人员统计每户特殊需求,建立台账:哪家有孕妇,哪家有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服药,哪家有独居老人……他们每天打一遍电话询问情况,成为居民最信赖的“贴心人”,大型商超与社区结对子,推出“蔬菜包”“肉蛋包”等标准化物资包,志愿者配送至每家每户。
一位被封控在家的大学生告诉记者:“开始很焦虑,但看到社区工作人员那么辛苦,每天为我们送菜送药,还帮忙取快递,心里特别感动,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积极配合,不给他们添乱。”
封控区内,生活仍在继续,只是换了一种方式,老师们变身“主播”,通过网络课堂继续授课;上班族居家办公,线上会议成为常态;社区志愿者组成巡逻队,提醒居民遵守防疫规定;心理咨询热线24小时开通,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。
在二七区某封控小区,居民们自发组织阳台音乐会,每晚八点,大家站在自家阳台上,一起唱歌、喊加油,相互打气,这种自发的情感支持成为封控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一位社区志愿者告诉记者:“最难的是开始那几天,现在大家都理解了,配合度越来越高,我们建立了楼栋群,谁家缺什么,在群里说一声,邻居之间互相帮助,这种感觉很温暖。”
随着疫情形势好转,郑州封控区逐步解封,城市恢复往日的活力,但这轮疫情留下的经验和思考仍在延续:如何更科学精准地划定风险区域?如何更好地保障封控区居民的生活就医需求?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?
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位教授指出:“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,考验的不仅是政府的应急能力,还有整个社会的协同配合,郑州这轮疫情中,我们看到技术手段的进步、管理措施的精细化、人文关怀的提升,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。”
疫情终将过去,但疫情防控中展现的郑州速度、郑州温度和郑州智慧,将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财富,在封控区的背后,是一座城市的坚韧与担当,是无数普通人的奉献与理解,是困难面前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关怀。
当最后一块围挡拆除,当熟悉的烟火气重新回归街头,郑州人不会忘记这段特殊岁月里的相互扶持与共同坚守,这或许就是一座城市能够一次次战胜困难,不断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