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分钟学会“潮汕掌上娱有没有挂!专业师傅带你一起了解(确实有挂)
14
2025-08-05
2020年初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迅速响应,以"塞上江南"特有的坚韧与智慧,筑起了一道守护230万市民健康的"铜墙铁壁"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,银川不仅展现了高效的疫情防控能力,更彰显了民族团结、科技赋能和人文关怀的城市品格。
快速响应:与时间赛跑的银川速度
1月22日,宁夏确诊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,银川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,市委市政府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,建立"日调度、日报告"制度,形成覆盖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的四级防控网络,银川河东国际机场、火车站、汽车站等重点交通枢纽24小时值守,对来银人员实行"三查一问"(查体温、查身份、查行程,问症状),值得一提的是,银川在西北地区率先启用"疫情防控排查系统",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重点人群,实现从"人防"到"技防"的升级。
科技赋能:智慧城市的抗疫实践
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,银川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抗疫战斗力,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在宁夏开通互联网医院"新冠肺炎免费咨询专区",累计提供在线问诊服务1.2万人次,自主研发的"银川健康码"系统实现"一次申报、动态管理、跨域互认",成为复工复产的重要通行证,在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,智能门磁系统实时监测居家隔离人员出入情况;在金凤区,无人机巡航喊话成为社区宣传的新利器,这些创新举措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。
民族团结:石榴籽般的抗疫力量
银川作为回族聚居区,民族团结成为疫情防控的独特优势,全市568座清真寺主动暂停集体宗教活动,伊斯兰教协会发布双语(汉语、阿拉伯语)防疫指南,永宁县闽宁镇——这个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"干沙滩变成金沙滩"的移民示范区,组建了"汉回党员先锋队",用乡音土话宣传防疫知识,西夏区共享社区创新推出"邻里守望卡",汉族大妈帮回族邻居代购生活物资,回族大叔主动承担楼道消毒工作,生动诠释了"中华民族一家亲"的深刻内涵。
经济护航:精准施策的复苏之道
面对疫情冲击,银川打出政策组合拳,2月10日出台"惠企十条",通过减免房租、延期缴税、稳岗补贴等举措为企业减负超10亿元,针对枸杞、葡萄酒等特色产业,建立"点对点"运输绿色通道,确保农产品运得出、卖得好,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推行"云招商",疫情期间签约项目27个,总投资达156亿元,2020年二季度,银川GDP增速由负转正,展现出良好的经济韧性。
人文之光:疫情下的城市温度
在严格防控的同时,银川始终保持着人文关怀,针对滞银旅客,设置6家定点接待酒店,提供"五个一"服务(一封慰问信、一个口罩、一支体温计、一份健康手册、一张联系卡),对孤寡老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社区工作者化身"代购员""跑腿侠",银川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,累计疏导群众3200余人次,这些暖心举措让疫情防控既有力度更有温度。
历经疫情大考,银川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:截至2021年12月,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仅35例,无本地二代病例,无医务人员感染,无死亡病例,这背后,是"生命至上、举国同心、舍生忘死、尊重科学、命运与共"的伟大抗疫精神的生动实践,正如银川市民马大爷所说:"病毒再厉害,也敌不过咱银川人团结一心!"这座塞上古城,正以更加从容的姿态,书写着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新篇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